您的位置:我得杂志网 > 公司资讯 > 杂志文章 > 供应链集中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
供应链集中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
 
张君

摘要: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规模越来越大,体系越来越全,为今后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企业间相互需求、互为供给程度进一步加深,并在供应链结构方面突出体现出来。一方面,企业上下游供应链集中程度不断加深,降低了市场经济成本,为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创造了有力条件。另一方面,受到市场竞争以及各种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供应链结构的稳定性也成为制约企业健康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引发市场主体和监管部门的普遍关注。本文以供应链集中情况为主线,探究其对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的综合影响,针对存在风险和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措施,为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集中度;经营绩效;制造业

2018年和2019年,国内两家知名电讯企业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先后受到外方供应商产品进口限制,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一方面产品的国内外市场份额大幅减小,另一方面经营效益的保持和增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两起事件的引发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性的,但是从供应链结构的角度看,上游供应链和下游供应链同时出现了问题,供应链过度集中带来的潜在风险转化成具体事件,引发学者们对供应链稳健性问题的普遍关注。

接下来,本文以制造业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供应链集中度经营绩效的影响,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传导机制、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存在问题,以及相关建议措施。

1 概述

1.1 市場经济发展与供应链体系的构建

市场经济的核心特点在于,让市场在宏观经济活动中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而政府则承担“守夜人”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公权力的运作构建平稳高效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通过行政手段和政府资源使市场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上来。1994年底,中国正式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近30年的探索实践,逐步建立起了一套与基本国情相适应、与国际市场相对接的市场管理体系,突出表现是:企业主体多元化、企业经营市场化、企业发展竞争化、市场监管规范化。其中,市场竞争是所有机制中最为核心的一个环节和市场形态,竞争决定了市场活力,体现了不同行业的社会属性差异和不同企业主体的市场行为能力,是经济体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的原动力。因此,企业市场经营过程中,一方面要在发展战略层面明确发展方向、发展资源、发展优势和发展步骤,另一方面要尽量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平衡好成本投入与产出绩效的关系,既不能因为短期效益不明确或不大而降低资源投入、丧失发展机遇,也不能脱离企业实际,追求不利于企业稳步发展的盲目性、盲从性效果,稳字当头,稳中求快。坚持这样的原则,不仅是企业发展之需,也是政府管理所倡导的,因为只有微观企业主体普遍上质量提升,才会带来宏观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提高。

对制造业中小企业而言,为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必须从两个层面入手解决。一是重点发展企业自身优势技术,形成优势产品,在市场中的获得竞争对手无法替代的市场份额,以此作为企业经营利润的根本来源。二是对于自身不占据优势,又是企业产品无法脱离的中间产品或资源,企业要在市场中寻求合适的合作伙伴,以适当的成本投入加以集成利用,在时间效率和经济效益之间找到结合点。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供应链市场结构,其本质在于社会分工程度越来越细的情况下,企业主体之间相互承认竞争、承认先资源的不对称性、承认市场先发优势的存在,通过市场实现经济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

供应链体系的构建初期,以企业为市场活动单元,自发建立供应链关系,包括为当前企业提供资源服务的供应商一侧,即上游供应链。也包括充当当前企业产品服务消费者的客户企业一侧,即下游供应链。供应链体系构建的中后期,由于市场行为天生的扩张性和不可控性,特别是企业对利润追求的盲目性,供应链结构呈现多样化、无序化和低效率化的趋势,轻则降低了供应链体系结构的市场作用,重则对整个市场生态环境构成深层次负面影响。在此情况下,作为市场监管角色的政府资源逐渐介入,对供应链体系的发展进行市场引导和管控,防止出现全局性、系统性风险,保持宏观经济的整体平稳运行状态。

1.2 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市场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企业所有制长期以来分为两种基本形态,一类是国有企业,所有者是中央政府,其市场活动过程代表国有资产的市场化运作,一方面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赋能,另一方面在宏观经济结构中发挥总控和引导作用,是国家市场经济调控的实体资源和重要着力点。国有企业又大致分为央企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共同点在于均有非个人、非私有的企业法人。从规模上看,这类企业绝大多数是大中型企业,市场活动能力比较强,对市场运行状态的影响程度比较大。与大型国有企业相对应的是中小企业,其突出特点是规模、人数和市场份额有限,市场运作灵活度高、涉及面广、发展速度快、行业分布广。特别是近10多年来制造业领域内,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不仅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也带来的明显的社会效益,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成为具有本国特色的经济发展亮点。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止2021年底,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数量接近38万家,同比增长近6%,占制造业企业总数量的93.5%,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增加政府税收、促进积极有效就业、拉动GDP总量增加、提高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城镇化发展、支持综合社会保障建设等多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从行业分工的角度看,制造业31个大的门类,38万的中小企业总量,平均每个门类范围拥有近1.3万家企业,不仅反映出行业分工程度之细,也可以从侧面反映行业竞争程度大。在这种高密度的企业环境中,除了共同的终端消费者之外,企业主体现互为供给方和需求方,互为市场经济效益产生的参与者和分享者,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市场现象,并以供应链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有学者提出,当前制造业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供应链资源之间的竞争,构建高效规范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运营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发展总体质量的有力抓手,特别是在当前全面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之下,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公共要求和必然要求。149EBCE7-DF8C-4BD7-93DC-60580D269352

此外,从制造业中小企业经营绩效方面看,自2018以来,大环境影响以及市场经济自身不确定性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市场环境明显变差,运营绩效下行压力增大。2021年,由某高校组建的研究机构针对制造业中小企业经营绩效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结果表明,2020年国内市场中,制造业中小企业经营绩效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下降幅度在50%以上的企业占比30%,降幅度在60%左右的企业占比20%。同时,有85%的企业认为,如果经营绩效状况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善,中小企业将出现大范围现金流中断危机,进而引发其他连锁效应,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涉及范围将不仅限于中小企业,而是有可能对整体制造业领域构成实质性影响。

2 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供应链集中情况的管理

2.1 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供应链监管的概况

整体上,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供应链体系的监管程度并不深,时间也并不长。同时,监管的视角也相对单一。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体量的不断变化,对企业供应链状况监管的加强,也必将是市场管理的必然举措之一。据统计,2007年至2021年的15年间,证监会先后5次对企业供应链信息披露提出要求,具体业务指标有两项:一是反映上游情况的供应商集中度,二是反映下游情况的客户集中度。其中,2021年6月发布的第15号公告中新增要求,对于依赖程度特别严重的供应商或客户,上市企业应在年报中披露其企业名称及交易金额,突显了企业上下游供应链集中情况的重要性。

2.2 我国供应链集中情况的政策管理实践

由万德数据库(WIND)提取的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在供应链集中度方面,2019年、2020年、2021年的三年中,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额的比例、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的比例超过30%的企业数量占比非常高,达到50%左右,反映出当前我国上市企业的上游、下游供应链集中度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上,企业对供应链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已经形成普遍共识和实际的市场资源配置事实,对中小企业宏观生产经营规模和质量产生了重要作用,并成为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主要因素之一。

政策管理方面,在我国,中国证券监管管理委员会是上市企业供应链资源状态监管部门,最早于2007年对上市企业供应商和客户集中度提出监管要求,在此之后又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具体目标任务,以及国内外贸易环境发生的不确定性因素或事件,先后4次对具体监管内容进行细化、优化调整,以证监会公告的形式向社会发布,以保证供应链机制建设和市场资源配置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可扶持性。简要情况分为四个阶段:一是2007年12月,证监会公告(2007)212号发布,第三节明确指出:“公司应当披露主要供应商、客户情况:介绍公司向前5名供应商合计的采购金额占年度采购总额的比例,前5名客户销售额合计占公司销售总额的比例。”二是2012年9月,证监会公告(2012)22号发布,其中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鼓励公司分别披露前5名客户名称和销售额,属于同一控制人控制的客户合并列示,受同一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实际控制的除外。三是2016年4月,证监会公告(2016)31号发布,对上市企业需同时公布前5名客户销售额中关联方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的比例和前5名供应商采购额中关联方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额的比例提出明确的信息披露要求。四是2021年6月,证监会公告(2021)15号发布,其中规定:若年度内公司与单个客户或供应商的销售或采购比例超过总额的 50%、前5大客户或供应商存在新增对象的,或严重依赖于少数客户或供应商的,要求公司披露相应客户或供应商的名称及銷售或采购金额。

上述监管规定,实质上是掌握企业上游供应链和下游供应链的年度变化,一方面便于监管部门从占在宏观视角,发现整个市场环境中存在的系统性、全局性问题和风险,早预警、早解决、早见效。另一方面,通过要求上市企业主动上报相关指标数据,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自主防范意识,将问题和风险在市场的最低层面加以解决,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失灵风险。

3 供应链集中情况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研究现状

围绕供应链集中情况对制造业中小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多样化、层次化研究,既有一定的共同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具体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研究主体、研究视角、研究数据和论证的方法。

学者余世清(2015)选取1135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路径分析法,从实证分析角度研究供应链集中度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要提高库存周转率,则应加大供应商集中度,加快市场采购节奏,促进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提高。建议企业统筹加强供应链资源管理,建立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主要客户群的层次关系,借助供应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学者王荣荣(2020)选取353家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以这些企业2017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通过多个线性回归方程分析表明:客户集中度与企业经营绩效负向相关,而供应商集中度、库存管理水平均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同时发现,库存管理在二者之间的传导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为此,作者建议中小企业适度扩大客户范围,降低对主要机构客户的市场依赖程度,提高多元化销售水平,提高库存周转率。学者陈生林(2016)研究了供应链集成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作者选取12个行业、674家企业的2106个业务观测值为样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集成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竞争的重要影响因素,面向供应商的上游供应链与面向客户的下游供应链分别从输入、输出两个方向影响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益。此外,学者崔晓静(2019)、董晨阳(2016)、金俊(2018)、夏勇(2016)、杨俐(2019)等也采用了实证分析方法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得出了供应链集中度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定量关系。此外,学者郭永涛(2020)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度环境,选取中小板上市制造业企业近10年间运营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企业产权性质在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具有调节效应。149EBCE7-DF8C-4BD7-93DC-60580D269352

4 供应链集中度管理方面的几点建议

供应链集中度的管理是一个鲜明的市场问题,也是一个带有突出政策性的问题,因此,需要从政策规范和和企业实施两个层面共同推进,解决问题,提升效率。从政策角度看,应进一步丰富应链集中数据披露的维度,细化颗粒度,以便更为真实准确的暴露供应链市场风险,发挥政策管控和导向作用。从企业方面,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统筹规划:

一是制造业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要重视供应链资源体系的培育和管理,不断优化供应链资源空间,提高供应链集中度,保持一定比例的规模化采购和规模化销售水平,间接实现信息流、资源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结合,增强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水平的内在动力。

二是要区别化对待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避免平均化、静止化。非国有企业应该尽可能加大应链集中度水平,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的重组或合并的方式,整合上下游供应链资源。从地域角度看,中西部企业要更加注重客户集中度水平的提升,与定数量的客户建立长期互信、互利双赢的市场关系。

三是制造业中小企业要更加注重提高客户集中度水平,全力促进下游客户及时付款、还款,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减小企业长期坏账损失,增加企业有效流动资金额度和质量,形成良性业务循环状态。

四是企业之间开展供应链方面的业务合作时,要相互照顾彼此利益,避免单纯追逐自身利益而失去整体良性环境,只有供应链整体生态环境处于积极高效状态,供应链企业主体才能共同受益,促进经营绩效水平的不断提高。

5 结束语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经济发展方面,需要完成根本性转型升级过程,提高经济发展内涵,为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物质保障。期间,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是国际竞争的核心领域,而制造业中小企业则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企业要从更高的层次上重視供应链资源投入和实际应用,政府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强市场供应链资源管理,细化供应链数据信息披露要求,将其进一步转化为带有公共品性质的市场服务资源,为企业高水平运营创造积极条件。
声明: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其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仅供阅读者参考,本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010-62920618,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让发行变的更简单让订阅变的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