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我得杂志网 > 公司资讯 > 杂志文章 > 研发能力不靠谱,成本数据水分大,建龙微纳没有科创板的“调调”
研发能力不靠谱,成本数据水分大,建龙微纳没有科创板的“调调”
 

作为一家化工企业,建龙微纳重销售轻研发,其不论是从发展方向看,还是从现有主营产品看,与诸多“科技感”十足企业相比都完全不是一个“调调”。更为重要的是,该公司还存在虚减成本和利润的嫌疑。

随着科创板的稳步推进,目前已有上百家企业提交了上市申请,其中不乏具备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企业,不过也有一些似乎品不出有什么科技味道的企业掺杂其中,比如近日披露科创板招股说明书的洛阳建龙微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龙微纳”)就少了几分科创企业的“气质”,不论是从公司发展方向看,还是从现有主营产品来看,其与诸多“科技感”十足的企业都完全不是一个“调调”。

研发实力不足

按照证监会行业划分,曾在新三板挂牌的建龙微纳属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中的无机盐制造类公司,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多孔晶体材料分子筛吸附剂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的业务,产品分为分子筛原粉、分子筛活化粉和成型分子筛三大类。就其主营业务产品来看,并非独家,新三板挂牌的公司中就有几家生产同类化工产品的企业,比如上海恒业的主营产品就是成型分子筛,而雪山实业的主营产品则是原粉和活化粉,除此之外,还有大连海鑫、上海新奥等国内同行业公司,更别说还有国际大型分子筛企业霍尼韦尔的UOP、法国阿科玛的CECA、瑞士Zeochem,以及其国内的子公司上海环球、张家港环球、江苏洁欧康等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

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果没有持续高额的研发投入做后盾,没有更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在手,要想立于不败之地是十分困难的。然而,从建龙微纳研发投入来看却显得有些不足。根据招股说明书介绍,其2016年、2017年、2018年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仅有606.14万元、802.23万元和1241.02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的4.66%、3.28%、3.28%。显然,以这样的研发投入规模想要保持持续创新能力,开发出具备更高科技含量的产品,难度并不低。

此外,从该公司技术人员实力来看,也存在明显的短板。根据招股书披露的员工构成情况,截至2018年年末,443名员工中技术人员仅有68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仅为15.38%,相比很多科创板申请公司而言可谓是“小巫见大巫”。除了技术人员占比低的问题,建龙微纳技术人员的教育水平也是令人担忧的。招股书还披露,该公司本科以上人员数量仅有53人,占总员工人数的比例的11.96%,这意味着68名技术人员中有很多技术人员的学历是大专或大专以下人员,如此的技术人员构成对于积极谋求科创板上市的公司而言,其科技含量还是令人担忧的。

人才是研发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留住研发方面人才,很多重视研发的企业不惜血本给研发人才发放很高的薪酬,创造出优良的研发环境。然而到了建龙微纳这里,情况似乎并非如此,除了研发投入金额不足外,其给技术人员的薪酬却是低得可怜,技术人员俨然成了该公司的“二等公民”。

招股说明书披露,该公司2018年共有研发人员46名,占公司员工人数的比例为10.38%,研发费用中当年支付给研发人员的费用金额为329.17万元,照此计算,则每名研发人员的年均收入不过7.16万元,平均到每月不足6000元,若扣除五险一金的影响,到手现金不过4000元左右,如此一般的工资水平恐怕也是导致其技术人员中有诸多低学历人员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2018年该公司26名销售人员的薪酬总额却高达587.2万元,由此计算,每名销售人员的年薪则有22.58万元,是技术人员薪酬的3倍多。与此同时,建龙微纳38位管理人员也享有了881.38万元职工薪酬,人均年薪达到23.19万元。很显然,研发人员的薪酬水平在建龙微纳是最低的,而且相比其他岗位低得离谱,如此结果表明建龙微纳似乎并不待见研发人员,而如此情况下,企业又如何能够研发出更具竞争力的创新性产品呢?

能源消耗之谜

作为一家生产型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不少的能源,因此公司业务开展情况到底如何,从其能源耗用情况也可判断个七七八八,那么建龙微纳的能源使用情况又是如何呢?

根据招股说明书介绍,“发行人的能源动力主要为电力、天然气与蒸汽, 2016年至2018年,电力采购含税金额分别为1298.70万元、1652.58万元和2102.26万元,天然气采购含税金额分别为915.41万元、1513.98万元和2373.79万元,蒸汽采购含税金额分别为911.91万元、1252.23万元和1488.36万元。发行人的电力、天然气与蒸汽均来自当地的电网公司、燃气公司和热力公司,供应稳定。”

由此介绍不难计算出,在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建龙微纳以上三种能源的含税采购总额分别达到了3126.02万元、4418.79万元及5964.41万元。由于从2018年5月份开始,我国以上相关能源的增值税税率从17%下调到16%,即使按照相应年份,2016年和2017年扣除17%增值税,2018年按照较低的税率16%扣除增值税,则该公司不含税的能源采购金额相应达到2671.81万元、3776.74万元和5141.73万元。

我们知道,像电力、天然气、蒸汽等能源,由于其本身难以存储的特性及相关政策限定,一般企业使用多少就采购多少,很少会有过多的库存,这就意味着公司的能源耗用金额应该与采购金额相当才对,然而实际情况如何呢?

该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了其主营业务成本构成情况,根据介绍,燃料动力即为电力、天然气和蒸汽采购成本,报告期内,燃料动力的成本耗用金额分别仅为1481.86万元、2267.00万元和2807.12万元,显然这与上文我们根据披露数据核算的结果大相径庭,前后相差金额分别高达1189.95万元、1509.74万元和2334.61万元,差额分别占到其不含税能源采购额的44.54%、39.97%及45.41%。那么,如此大比例的能源采购并未被计入成本,又去了哪里呢?

当然,如果该公司产品出现滞销,大量积压在库存中,销量占比较低,大量能源成本积压在存货中也尚可理解,然而根据披露的数据,该公司主要产品的产销量在报告期内均接近甚至超过100%,显然是不存在这种情况的,那么其远低于采购金额的能源成本就显得很可疑了,进而让人怀疑其存在通过虚减能源消耗而虚减成本的可能。

直接材料有虚减嫌疑

在建龙微纳的成本中,除了燃料动力成本存在虚减嫌疑外,其直接材料成本似乎也不太正常。

建龙微纳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包括氢氧化钠、固体纯碱硅酸钠、锂盐、氢氧化铝等化学材料,而能源则如上文所述,主要包括电力、天然气及蒸汽。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2018年该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材料和电力的含税金额为10879.43万元,占到采购总额的35.03%,意味着其当年的含税采购总额为31057.47万元。在上文中,我们已经通过披露数据核算出当年其能源类含税采购金额为5964.41万元,由此推算出含税原材料采购理论上应该为25093.06万元。由于从2018年5月份开始,我国相关产品增值税的税率从17%调至16%,即使我们仍然按照较高的17%税率扣减,其不含税的原材料采购金额也高达21447.06万元。

我们知道,对于一家生产型企业来说,原材料完成采购后,经过生产、销售等环节后,结余部分期末会结转到存货。根据招股书披露的存货数据,2018年存货期初金额为4945.21万元,期末金额为6113.77万元,也即当年其存货新增金额为1168.56万元。由于新增的存货中除了材料成本和燃料动力成本外,还包含了部分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项目,这就意味着相比21447.06万元的原材料采购金额,扣除期末存货新增金额后,其当年主营业务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成本理论上应超过20278.50万元才合理,可事实上,根据公司披露的主营业务成本构成情况,2018年其直接材料成本金额仅有17124.45万元,显然这相比我们核算的结果存在了3154.05万元的差异。如果其他相关数据均是真实的话,则意味着该公司2018年可能至少存在3154.05万元的直接材料成本虚减。

此外,建龙微纳2017年的直接材料成本也存在虚减的嫌疑。2017年,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合计采购原材料和能源的含税金额为8178.73万元,占到采购总额的41.73%,由此推算出当年含税采购总额应该为19599.16万元。扣除我们上文中提到的4418.79万元的能源含税采购,则其原材料含税采购金额为15180.37万元,再扣除17%的增值税,则当年该公司不含税的原材料采购金额理论上应该为12974.68万元。

存货方面,2017年存货期初金额为4610.48万元,期末金额则为4945.21万元,因此存货新增金额为334.73万元。扣除期末结余的存货金额后,该公司2017年理论上的直接材料成本应该超过12639.95万元才对,可实际上根据其披露的主营业务成本数据,当期的直接材料成本仅为11117.41万元,显然,两者之间相差了1522.54万元。

介于其2017年和2018年的直接材料成本均小于核算成本,由此就令人怀疑该公司在材料成本方面存在虚减的可能。结合上文中我们对其可能存在虚减能源成本的怀疑来看,该公司披露的成本数据的真实性就值得商榷了。

毛利率“踩高跷”

我们知道,生产成本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毛利率,如果企业虚减成本的话,就会使得毛利率虚高,既然我们怀疑建龙微纳存在虚减成本的嫌疑,那么其毛利率情况又是如何呢?

据招股说明书介绍,建龙微纳在报告期内的毛利率分别为39.33%、31.92%和34.89%,这样的毛利率水平是否正常,单看一家公司的数据,当然看不出个“高矮胖瘦”来,有对比才能够辨别真相。在招股说明书中,建龙微纳选择了两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上海恒业、雪山实业做对比,从对比结果看,建龙微纳毛利率就像踩上了“高跷”,甩出这两家公司好几条街。报告期内,这两家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分别仅为24.06%、25.71%及22.01%。其中2016年建龙微纳毛利率超出行业均值12%以上,2018年更是超出行业均值15%以上,而即便在2017年建龙微纳毛利率出现下降、业绩出现亏损情况下,毛利率仍比同行业高出6%以上。很显然,建龙微纳“踩高跷”的毛利率是并不正常的。

当然,其毛利率异常并非只表现在此处,如果毛利率异常,其财务数据勾稽关系也会出现问题,因此,根据其产销数据及毛利率情况可验证一下其存货数据能否匹配。

招股书披露,建龙微纳的主要产品分为成型分子筛、分子筛原粉和分子筛活化粉,其中成型分子筛和分子筛原粉为其贡献了90%以上的收入,分子筛活化粉则为其贡献了4%到6%的收入,而其他报告活性氧化铝在内非主要产品每年贡献的收入也就数百万元。招股说明书还披露了建龙微纳主要产品的产量、销量、自用量等数据,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核算出其主要产品每年新增库存商品的数量。另外,该公司还披露了报告期内其主要产品的销售均价,再结合其毛利率我们不难核算出其产品的成本价。结合其新增库存商品数量和成本价即可推断出该公司每年新增库存商品的金额。经过核算,该公司主要产品在报告期内不但没有新增,反而每年都有所减少,减少金额分别为132.25万元、279.64万元和115.55万元。

然而,从其披露的存货情况看,却与核算结果是有所出入的。以2018年为例,根据招股书披露的存货构成情况,2018年该公司存货中库存商品的期初金额为2100.66万元,期末金额则为3205.91万元,这也就意味着该公司当年的库存商品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1100余万元,一来一去,两者差额达到了1200多万元。

当然,该公司除了主要产品外,还有少量活性氧化铝等产品出售,然而这些产品2018年的总销售额加起来也不过900余万元,不应该出现上千万元的存货新增,退一步讲,如果有产品滞销,招股说明书应该给出相应解释,因此这异常情况似乎与其披露的数据不实有关。而从上文核算过程看,如果其毛利率虚高的话,核算的成本价格便会偏低,导致存货新增金额核算结果偏低,由此来看,其虚高的毛利率似乎也印证着我们上文对其虚减成本的判断。

以上诸多迹象表明,建龙微纳的成本数据疑点重重,对于一家不重视研发的化工企业,其想要顺利登陆科创板,恐怕是需要对上述诸多疑点给出更加合理解释的。

声明: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其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仅供阅读者参考,本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010-62920618,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让发行变的更简单让订阅变的更方便